安康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安康 更新于:2025-05-23 21:48
  • 用户2652133807724

    安康市作为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有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杰出代表。以下是一些可能具有影响力的安康市人物:
    1. "沈浩":曾任安康市委书记,他在任期间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发展,对安康市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 "魏增军":曾任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陕西省政府副省长,他在安康市任职期间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3. "杨洪波":曾任安康市委书记,现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在安康市任职期间,对安康市的各项事业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推动。
    4. "王兴宁":现任安康市委书记,他在推动安康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力人物会随着时间和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以上信息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有所调整。如果您需要了解最新的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信息,建议查阅最新的官方发布或权威媒体报道。

    举报
  • 奋发旭日6v

    血战台儿庄的王范堂

      王范堂(1908—1987),原名王模。安康石泉县后柳镇人。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国民党30军少将副师长,并先后参加了卢沟桥防御战、娘子关歼灭战、武汉保卫战、中原运动战等著名战役。特别是在台儿庄战役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担任敢死队长,率领57名敢死队员,拼死相搏,消灭了驻守在台儿庄西北阵地上敌人,为赢得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敢死队长王范堂

      王范堂,原名模,字范堂,号懿斋。1908年1月6日生于安康石泉县后柳镇。父王文浩,早年在家乡经营油坊,后任过后柳镇民团团总。王范堂少年时即胆识过人,1922年读私塾时,军阀吴新田驻军兵痞2人下乡扰害百姓,王范堂藏起兵痞仅带的一支长枪,指使受害群众捆绑了失去武器的两个兵痞,推入汉江淹死。

      1923年,王范堂入石泉县第一高级小学读书,1926年毕业,在后柳镇石佛小学教书。1927年4月,经老师陈雨皋介绍,考入冯玉祥在西安举办的西北军官学校学习。

      1930年4月,蒋、冯、阎大战爆发,军校结束,王范堂被分配到冯玉祥部下任排长,因作战英勇,升连长。11月,冯、阎失败,冯玉祥下野,王范堂率部下投奔冯玉祥旧部孙连仲。嗣后,孙连仲投靠蒋介石,所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王范堂任该军第一五八团三营七连连长。

      1931年春,蒋介石调第二十六路军赴江西进攻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驻扎宁都的广大官兵对蒋介石不抗日却对红军大肆“围剿”十分不满。12月14日,该军1.7万余人在参谋长、中共党员赵博生与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率领下,发动著名的宁都起义,开赴中央革命根据地。王范堂在红军中任文化教员。

      1932年6月,在第四次反“围剿”的一次激战中,王范堂与国民党军队殊死拼杀,负重伤昏迷。因其在战斗中脱去衣、帽,竟被国民党军队中的熟人误认为他与红军作战受伤,送往南昌住院治疗,出院后再次分配到新组建的国民党中央军第二十七师一五八团三营七连任连长。1936年9月,被师部派到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王范堂率先向军校呈交了抗日参战申请书,要求立即奔赴抗日前线。两日后,军校令全体学员迅速返回部队。他在河北保定赶上孙连仲率领北上抗日的第二十六路军,仍任连长。1937年8、9月间,王范堂参加了河北良乡县玻璃河防御战,率全连官兵给日军以重大杀伤。10月,率部参加山西娘子关阻击战,再次重创日军,并击毙日军第七十七联队长里登少将。

      1938年3、4月间,在闻名中外的台儿庄战役中,台儿庄寨子西北角的中国守军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被日军攻占,如不夺回阵地,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将被日军围歼。在激战中,王范堂之弟王槐壮烈殉国,王范堂率领的全连官兵130多人仅剩57人。在十分严峻的形势下,他自告奋勇任敢死队队长,于3月31日晚率由57名部下组成的敢死队冲进日军阵地,向日军发动突然袭击,经过一个多小时殊死拼杀,消灭日军60余名,大批日军溃退,敢死队只有王范堂等13人生还。敢死队夜袭日军成功,清除了攻占台儿庄西北角的全部日军,保证了台儿庄内外中国抗日军队的联系,奠定了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基础。台儿庄战役胜利后,王范堂和敢死队战友受到嘉奖,夜袭台儿庄成为当时轰动国内的重要新闻。重庆《新华日报》战地记者陆诒亲赴前线采访,把王范堂与敢死队的英勇事迹写成报道,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王范堂也因战功升任第一五八团三营营长。

      1938年9月,王范堂率部在大别山一带与日军血战,升任第二十七师直属的第一一团副团长,作战中身负重伤,伤愈后又加入中原运动战,在河南南阳等地与日军周旋。1942年调防重庆,参加石牌要塞保卫战,与日军对峙至抗日战争胜利。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时,王范堂和第二十七师师长黄樵松一起营救过被捕的该师团级军官、共产党员陈扶民等7人,还放走在自己部下任连长的共产党“嫌疑”孙浩等3人。

      1946年,王范堂任国民党第三十军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团长。1948年7月,三十军调往太原。代军长黄樵松不愿跟随国民党顽固派打内战,策动该军起义。王范堂积极参与,亲自护送黄樵松派与解放军联系的代表。起义前夕,王范堂奉黄之命赴西安安置其家小,接着回石泉看望急电催他回家的母亲。期间,黄樵松因部下告密被阎锡山逮捕,押至南京杀害,起义夭折。

      1948年冬,王范堂任国民党第三十军第三十师少将副师长。1949年春开往成都驻防。12月23日,该师师长谢锡昌率全师官兵约7000人在成都通电起义,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他奉派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50年12月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学校军事教官。

      1952年7月,王范堂转业回到石泉。不久,又根据上级安排,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抗美援朝一开始,政府号召捐献,他说服妻子把积攒应急的300元全部捐给国家。1953年,王范堂在西北民大结业,分配到汉中地区工作。 1976年退休。1987年5月9日因病逝世。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